恩施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恩施人事考试 > 考试快讯 >

关于前沿政策理论

2020-12-31 18:44 湖北公务员考试网 https://hb.huatu.com/恩施事业单位考试群 文章来源:湖北人事考试网

  政策理论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内涵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集中蕴含在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

  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 等文

  件中。 根据现已公布的相关资料, 掌握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内涵, 要重点把握 “1 个重

  要判断”、 “三个新”、 “三个首次”、 “ ‘十四五’ 6 个方面主要目标”、 “2035 年 9 个方

  面远景目标” 和 “实现奋斗目标 12 方面举措” 等要点内容。

  (一) “1 个重要判断”

  有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 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 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

  结一心、 顽强奋斗, 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 一定能够

  在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力地推向前进。

  (二) “三个新” ———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

  规划 《建议》 的核心要义体现在三个 “新” 上, 就是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

  新阶段。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新 发 展 理念 念。 。 以 以 创新 新、 、 协 协调 调、 、 绿 绿色 色、 、 开 开放 放、 、 共 共 享 五 大 发 展 理 念 为 主 要 内 涵的 的, , 包 包

  括 高 质 量 发 展 主题 题、 、 供 供 给 侧 结 构 性 改 革 主 线 等 方 面 内容 容。 。

  新格局。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这

  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 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

  4

  第二章 政治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优势的战略抉择。

  【 【华 华 图 提示 示】 】 以 以 上 内 容 可 用 于 政 府 认 知 类 题 目 述 本 质 的 回答 答。 。 关 关 于 创新 新、 、 协 协调 调、 、 绿 绿

  色 色、 、 开 开放 放、 、 共 共 享 五 大 发 展 理 念 的 考 题 覆 盖 了 政治 治、 、 经 经济 济、 、 文 文化 化、 、 社 社会 会、 、 生 生 态 方 方 面面 面。 。

  如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在 党 的 十 九 大 报 告 中 指出 出 “ “倡 倡 导 创 新 文化 化, , 强 强 化 知 识 产 权 创造 造、 、 保 保护 护、 、

  运用 用” ”, , 对 对此 此, , 谈 谈 谈 你 的 看法 法。 。 ( (2 20 02 20 0 年7 7 月2 29 9 日 日 国 家 公 务 员 面 试 试题 题) ) 该 该 题 就 是 关 于

  文 化 创 新 的 题 目 这 类 题 在 答 题 伊 始时 时, , 如 如 果 只 是 因 为 国 家 领 导 尤 其 是 中 央 领 导 人 的 讲

  话 话, , 我 我 们 就 支持 持, , 赞 赞同 同, , 拥 拥护 护, , 那 那 么 就 过 于 单 一了 了, , 如 如 果 能 再 加 入 十 九 届 五 中 全 会 精

  神 内 涵 作 为 背景 景, , 破 破 题 就 占 据 上风 风。 。

  (三) “三个首次”

  《建议》 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

  出来。

  全 会 从 战 略 和 全 局 高 度 对 文 化 建 设 进 行 了 规 划 和 设计 计, , 明 明 确 提 出到 到 2 20 03 35 5 年 年 把 我 国

  建 成 文 化 强国 国。 。 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 党中央首

  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

  撑, 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并进行专章部署, 这是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

  的首次。

  【 【华 华 图 提示 示】 】 十 十 九 届 五 中 全 会 明 确 提 出到 到 2 20 03 35 5 年 年 把 我 国 建 成 文 化 强国 国。 。 既 既 然 是 强

  国 国, , 就 就 意 味 着 参 与 文 化 建 设 不 是 某 几 个 人 的事 事, , 而 而 是 全 社 会 都 要 参 与 其中 中, , 总 总 之 要 让

  文 化 建 设 形 成 常 态化 化、 、 制 制 度化 化。 。 如 如 海 事 局 为 了 营 造 积 极 向 上 的 工 作 氛围 围, , 号 号 召 全 体 人

  员 加 强 组 织 文 化 建设 设。 。 但 但 有 人说 说: : 组 组 织 文 化 建 设 就 是 领 导 的 活动 动; ; “ “火 火 车 跑 得快 快, , 全 全 靠

  车 头带 带” ”, , 只 只 要 领 导 做 好 文 化 建 设 工 作 就 行了 了, , 一 一 般 同 志 没 必 要 参加 加。 。 对 对 此 你 怎 么看 看? ?

  ( (2 20 01 17 7 年 2 2 月 2 24 4 日 日 海 事 系 统 面 试 试题 题) )。 。 该 该 题 在 表 态 中 就 要 明 确 领 导 在 文 化 建 设 中 起 到

  示 范 作用 用, , 以 以 及 会 决 定 单 位 文 化 工 作 的 方向 向, , 但 但 是 建 设 文 化 强 国 一 定 不 能 只 依 靠 领导 导, ,

  而 是 全 体 职 工 共 同 的事 事。 。

  (四) “十四五” 6 个方面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增

  5

  政府实务式答题—政治素养与能力

  长潜力充分发挥, 国内市场更加强大,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产业

  基础高级化、 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农业基础更加稳固, 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

  明显增强, 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

  成, 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 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公

  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 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人民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

  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

  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 生产生活方式绿色

  转型成效显著, 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

  续减少,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

  本同步, 分配结构明显改善,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全民受教育程度不

  断提升,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

  拓展,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 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

  显, 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 政府作用更好发挥, 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 社 社 会

  治 理 特 别 是 基 层 治 理 水 平 明 显 提高 高, , 防 防 范 化 解 重 大 风 险 体 制 机 制 不 断 健全 全, , 突 突 发 公 共

  事 件 应 急 能 力 显 著 增强 强, , 自 自 然 灾 害 防 御 水 平 明 显 提升 升, 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国防

  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 【华 华 图 提示 示】 】 高 高 效 性 政 府 不 仅 体 现 在 日 常 的 工 作 管 理上 上, , 更 更 体 现 在 政 府 处 理 各 种 突

  发 应 急 问 题上 上, , 也 也 就 是 政 府 应 对 公 共 危 机 的 能力 力。 。 因 因 此 以 上 内 容 可 以 用 于 突 发 类 事 件

  处 理 题 的 收 尾上 上。 。

  (五) “2035 年 9 个方面远景目标”

  1. 我国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 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 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

  6

  第二章 政治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 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2. 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3. 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人民平等参与、 平等发展权利得到

  充分保障, 基本建成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4. 建成文化强国、 教育强国、 人才强国、 体育强国、 健康中国, 国民素质和社会

  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5. 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 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美

  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6. 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

  7.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 基本公共

  服务实现均等化, 城乡区域发展姜距和居民牛活水平美距显著缩小。

  8. 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9.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人的全面发展、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

  进展。

  (六) “实现奋斗目标 12 方面举措”

  1.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2.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3.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4.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5. 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7.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8.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9.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0.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11.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12.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7

  政府实务式答题—政治素养与能力

  政策理论二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部分内容新提法

  一、 新提法: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新提法

  (一) 怎么提?

  全会提出的 “十四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中, 首次提

  出, 统筹推进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

  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

  党的战略布局, 坚定不移贯彻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这里 里, , 首 首 次 将 原来 来 “ “四 四 个 全面 面” ” 中 中 “ “全 全 面 建 成 小 康 社会 会” ” 改 改为 为 “ “全 全 面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国家 家” ”。 。

  (二) 为什么提?

  这是因为, “十三五” 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十四五” 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 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向第

  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二、 新提法: 从 “育新机” 到 “育先机”

  (一) 怎么提?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 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

  有之大变局, 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 深刻认识错综复

  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 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基本国情, 保持战略定力, 办好自己的事, 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 发扬斗争精神,

  树立底线思维, 准确识变、 科学应变、 主动求变, 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 于变局中开

  新局, 抓住机遇, 应对挑战, 趋利避害, 奋勇前进。

  “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 于变局中开新局”。 这是新提法。

  8

  第二章 政治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二) 为什么提?

  2020 年 7 月 30 日的政治局会议提出 “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 于变局中开新局”。

  这次全会提出 “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 于变局中开新局”。 从 “育新机” 到 “育先

  机”, 这是突出 “先” 字, 进一步强化了要下先手棋、 抢抓机遇, 要有只争朝夕、 时不

  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要有抢的意识, 抢时间、 抢机遇、 抢要素。 先人一招、 快人

  一步, 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注: 在五中全会召开十多天前的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 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

  班式上, 习近平总书记就开始用了 “要在危机中育先机、 于变局中开新局” 这一新

  提法。

  从 从 “ “育 育 新机 机” ” 到 到 “ “育 育 先机 机” ”, , 一 一 字 之变 变, , 这 这 是 对 当 前 我 国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新 认识 识、 、

  新 谋略 略、 、 新 新 抉择 择。 。 在 在 危 机中 中 “ “育 育 新机 机” ”, , 强 强 调 的 是 顺 势 而为 为, , 要 要 善 于 谋 划 新 的 思路 路、 、 开 开

  辟 新 的 天地 地, , 重 重 在 创新 新; ; 而 而 “ “育 育 先机 机” ” 则 则 强 调 是 一个 个 “ “ 先” ” 字, , 不 不 仅 要 创新 新, , 而 而 且 要

  争先 先。 。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但机遇和挑战都有

  新的发展变化。 危机和变局客观存在、 不容回避, “着眼前沿, 培育先机”, 正是化危

  为机、 开启新局的良方, 唯有因势而谋、 应势而动, 敢为人先、 抢前争先, 才能牢牢

  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在充满变数的环境中行稳致远。

  强调谋划要先, 动作要先, 变化要先。

  三、 新提法: “十四五” 时期 “六个新” 的目标

  (一) 怎么提?

  全会提出了 “十四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六个

  新” .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生态文

  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二) 为什么提?

  提出 “六个新” 的发展目标, 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新征程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两步走” 战略, 即从 2020 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

  排。 第一个阶段, 从 2020 年到 2035 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 再奋斗十五

  9

  政府实务式答题—政治素养与能力

  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 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 在基本实现现

  代化的基础上, 再奋斗十五年,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 未来十五年, 也就是到 2035 年, 我们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关键要

  看前五年, 所以提出六新的目标, 要实现 “国力强、 人民富、 底气足”, 为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四、 新提法: 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

  (一) 怎么提?

  全会提出,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

  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二) 为什么提?

  创新是第一动力。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 我国发展面临的内

  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

  动力。 当前, 尽管我国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但创新仍面临一些突出短板, 在接下

  来的 “十四五” 乃至更长时期, 应强化硬投入, 优化软环境, 走自主创新之路, 以高

  质量的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推 动 创 新 的 具 体 举措 措。 。 一 一 是 产 业 创新 新。 。 二 二 是 科 技 创新 新。 。 三 三 是 万 众 创新 新。 。

  【 【华 华 图 提示 示】 】 科 科 技 部 部 长 王 志 刚 在 国 务 院 新 闻 办 公室 室 2 20 02 20 0 年 年 5 5 月 月 1 19 9 日 日 举 行 的 新 闻

  发 布 会 上 介绍 绍, , 我 我 国 创 新 指 数 居 世 界 第 十 四位 位, , 这 这 就 说 明 我 国 的 创 新 仍 面 临 一 些 短板 板, ,

  需 要 在 未 来 增 添 新 动能 能。 。 因 因 此 公 务 员 面 试 中 关 于 如 何 推 动 创 新 的 具 体 举 措 就 需 要 考 生

  牢 记 于胸 胸。 。 如 如在 在 “ “互 互 联网 网+ +” ” 时 时代 代, , 如 如 何 利 用 好 互 联 网 带 动 产 业 创新 新? ? ( (2 20 01 19 9 年 年 7 7 月 月 3 31 1

  日 云 南 公 务 员 面 试 试题 题) )。 。

  五、 新提法: 构建新发展格局

  今年全国 “两会” 期间, 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 “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这次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提出 “十四五”

  0 1

  第二章 政治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中明确提出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

  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把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

  的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重要内容并写入党的正式文件, 还是首次。

  (二) 为什么提?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

  的发展变化。 国际环境日趋复杂, 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

  有之大变局, 我国的国情国力和所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已发

  生较大的变化。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

  局”, 这是中央准确分析判断世界经济发展大势、 我国当前与未来经济发展阶段转换存

  在的优势与劣势、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在新的国际环境下进一步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

  市场、 两种资源, 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所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 对我国

  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举措概括起来就是 . 打通创新链、 强化产业链、 稳定供应

  链、 提升价值链。

  六、 新提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 怎么提?

  全会提出,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把解决好 “三农” 问题

  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强化以工补农、 以城带乡, 推动形成工农互促、 城乡互补、 协调发展、 共同繁荣的新

  型工农城乡关系,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

  竞争力,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深化农村改革,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这里要注意的是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内涵的变化。 2005 年, 我国提出 “以工

  补农, 以城带乡” 的城乡关系方针, 到 2018 年, 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 “以工促

  农、 以城带乡、 工农互惠、 城乡一体” 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十九届五中会会提出推

  动形成 “工农互促、 城乡互补、 协调发展、 共同繁荣” 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1 1

  政府实务式答题—政治素养与能力

  (二) 为什么提?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是公报的一个亮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 这是新时代做好 “三农” 工作的总抓手。 随着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

  利在望,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 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为 “十四五” 乃至到二○三五年我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期间做好 “三

  农” 工作指明了方向。

  乡村振兴绝对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 继脱贫攻坚之后的重磅考点。

  政策理论三 十四五规划解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

  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

  程、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 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经济社

  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可以用 “123456” 六个数字来进行分解。

  “1” ———一个新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 “十四五” 将开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新征程, 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 作为这

  一战略安排的具体落实, 规划 《建议》 通过 9 个方面的具体描绘, 勾勒出一幅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画卷。

  我国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 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 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基本实

  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

  本实现; 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平安中国

  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规划 《建议》 把 “十四五” 发展作为重点, 同时对 2035 年远景目标进行展望。 这

  有利于明确前进方向, 凝聚社会共识, 把短期、 中期、 长期发展目标衔接协调统一起

  来, 增强战略一致性。

  “2” ———统筹两件大事。 发展和安全

  2 1

  第二章 政治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站在历史关口, 一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 一边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

  变局, 中国如何走好下一程?

  贯穿规划 《建议》 的一条重要思想线索给出回答, 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 发展是安全的保障。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我

  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要增强忧患意识, 坚持底线思维, 把难点和复杂

  性估计得更充分一些, 把各种风险想得更深入一些, 注意堵漏洞、 强弱项, 下好先手

  棋, 打好主动仗。

  “3” ———三个 “新” 贯穿全文。 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

  仔细研读规划 《建议》, 一条主线贯通全文 . 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

  局。 这三个 “新” 体现了规划 《建议》 的核心要义。

  通读规划 《建议》, “十四五” 开启的新发展阶段, 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 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阶段。 适应新发展阶段, 离不开新发展理念来

  指引, 需要构建适应新阶段的新发展格局。

  “坚定不移贯彻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加快构建以国内

  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规划 《建议》 还亮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 “施工图”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

  基点,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

  合起来, 以创新驱动、 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4” ——— “四个全面” 新布局。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十四五” 战略布局有了新表述———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

  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宣告中国即将开

  启崭新的发展征程, 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阶段性特征认识的不断深入。 新发展阶段,

  正是改革新关头。 规划 《建议》 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新部署,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

  力, 完善宏观经济治理, 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加快转变政

  府职能。

  “十四五” 全面深化改革, 要更加注重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 更多解决深层次机制

  3 1

  政府实务式答题—政治素养与能力

  体制问题, 更好增强改革的系统性、 整体性、 协同性。

  “5” ———五大新发展理念。 指引 “十四五” 高质量发展

  规划 《建议》 的核心, 用 12 个部分展现 “十四五” 发展的重大任务, 背后贯穿着

  一条清晰的逻辑线———坚定不移贯彻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12 个方面的重大任务,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被放在了第一位。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

  战略支撑……规划 《建议》 把创新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 进行专章部署。

  综观规划 《建议》,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的理念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6” ———六个发展目标。 勾画 “十四五” 发展新图景

  规划 《建议》 从六个 “新” 提出了 “十四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生态文

  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政 策 理 论四 四 《 《构 构 建 起 强 大 的 公 共 卫 生 体系 系, , 为 为 维 护 人 民 健 康 提 供 有 力 保障 障》 》

  2018 年 1 月, 我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列举了 8 个方面

  16 个风险, 其中特别讲到 “像非典那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 也要时刻保持警惕、 严密

  防范”。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 是 1918 年大流感以来全球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 是第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其复杂性、 艰巨性前所未有,

  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前所未有。

  面 对 突 如 其 来 的 新 冠 肺 炎 疫情 情, , 党 党 中 央 统 筹 全局 局、 、 果 果 断 决策 策, , 坚 坚 持 把 人 民 生 命 安

  全 和 身 体 健 康 放 在 第 一位 位, ,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 全力以赴, 采取最全面、

  最严格、 最彻底的防控举措, 用 1 个多月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 用 2 个月左

  右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 用 3 个月左右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

  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 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这些成就的取得,

  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 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

  4 1

  第二章 政治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 展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 众志成城的强大

  力量。

  在 疫 情 防 控 斗 争中 中, , 广大专家学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发挥专业优势,

  在分析疫情形势、 完善防控策略、 指导医疗救治、 加快科研攻关、 修订法律法规、 促

  进国际合作等方面献计献策, 为疫情防控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此, 我代表党中央,

  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疫 情 发 生后 后, , 我多次提出, 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 放眼长远, 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针对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 抓紧补短板、 堵漏洞、 强弱项。

  今天, 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开这个座谈会, 是要就完善我国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健

  全国家公共卫生体系、 增强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

  【 【华 华 图 提示 示】 】 以 以 上 内 容 可 以 用 于 政 府 认 知 题 目 的 作答 答, , 如 如 从 宏 观 角 度 谈 疫 情 期 间 的

  中 国 精神 神、 、 中 中 国 力量 量、 、 中 中 国 担当 当。 。 ( (2 20 02 20 0 年 年 1 10 0 月 月 2 23 3 日 日 辽 宁 省 面 试 试题 题) )。 。 也 也 可 以 用 于

  现 象 认 知 的 题目 目, , 如 如 在 抗 击 新 馆 疫 情 的 过 程中 中, , 有 有 的 人 坚 守 一线 线, , 有 有 的 人 做 了 最 美 逆

  行者 者, , 对 对此 此, , 你 你 有 什 么 看法 法? ? ( (2 20 02 20 0 年 年 9 9 月 月 1 19 9 日 日 陕 西 省 考 面 试 试题 题) )。 。 再 再如 如, , 疫 疫 情 期

  间 间, , 中 中 国 精 神 震 惊 世界 界, , 你 你 认 为 最 值 得 铭 记 的 是 什么 么? ? ( (2 20 02 20 0 年 年 7 7 月 月 2 29 9 日 日 税 务 系 统 面

  试 试题 题) )。 。

  人类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 我在 2016 年 8 月举行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

  说过 . “如果疾病控制不力、 传染病流行, 不仅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会受到重大影响,

  而且社会会付出沉重代价。” 在人类社会发展长河中, 传染病始终是重大威胁。 一部人

  类文明史可以说是人类同瘟疫斗争的历史。 天花、 鼠疫、 出血热等重大疾病都造成了

  骇人听闻的致死人数和巨大的破坏。 进入 21 世纪,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扩大、 跨境流动

  频繁, 病原体快速扩散到全球的条件不断发展, 新发传染病平均每年出现 1 种, 严重

  威胁人类健康。 以冠状病毒为例, 新世纪以来已经发生过 3 次大的流行 . 2003 年的非

  典、 2012 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 2019 年的新冠肺炎。 这次疫情的传播速度、 感染范

  围、 防控难度都远远超过前两次。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 突发急性传染病往往传播范围广、 传播速度快、 社

  会危害大, 是重大的生物安全问题。 我们要强化底线思维, 增强忧患意识, 时刻防范

  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

  5 1

  政府实务式答题—政治素养与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 把为群众提供安

  全、 有效、 方便、 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作为基本职责, 成功防范和应对了

  甲型 H1N1 流感、 H7N9、 埃博拉出血热等突发疫情, 主要传染病发病率显著下降。 党

  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 “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 的要求, 将加强公共卫

  生服务体系建设、 及时稳妥处置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作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强调预防为主, 加强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 稳步发展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在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 发展卫生健康事

  业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 同国家整体战略紧密衔接, 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表明, 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医疗服务体系、 医疗

  保障体系、 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以及重大疫情防控与应急管理体系, 总体上是有效的,

  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这里面, 有些是体制机制问题, 有些是政策落实问题, 有些

  是发展中的问题。 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健全预警响应机制, 全面提升防

  控和救治能力, 织密防护网、 筑牢筑实隔离墙, 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

  障。 结合大家意见和建议, 我再进一步谈几个问题。

  第一 一, , 改 改 革 完 善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体系 系。 。 预防是最经济、 最有效的健康策略。 疾病预

  防控制体系是保护人民健康、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从

  这次疫情防控斗争看, 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特大疫情面前, 暴露

  出能力不强、 机制不活、 动力不足、 防治结合不紧密等问题。 这些也是老问题, 现在

  到了下决心解决的时候了。 方向是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 在理顺体制机制、 明确功

  能定位、 提升专业能力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要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 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条件, 完善公共卫

  生服务项目。 要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 健全以国家、 省、 市、 县四级

  疾控中心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 医疗机构为依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

  底, 军民融合、 防治结合的疾控体系, 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 要加强国家级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 强化其技术、 能力、 人才储备, 发挥领头雁作用。 要健

  全疾控机构和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 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

  职责, 夯实联防联控的基层基础。 要创新医防协同机制, 建立人员通、 信息通、 资源

  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的机制。 要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

  6 1

  第二章 政治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 稳定基层疾控队伍。 要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 着力培

  养能解决病原学鉴定、 疫情形势研判和传播规律研究、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实验室检

  测等实际问题的人才。

  第二 二, , 加 加 强 监 测 预 警 和 应 急 反 应 能力 力。 。 2003 年非典疫情发生后, 国家建立了传染

  病网络直报系统, 疾控机构硬件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要把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作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当务之急。 早发现、 早报告、

  早隔离、 早治疗 “四早” 的关键是 “早发现”。 要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监测系统, 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 提高评估监测敏感性和准

  确性, 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 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 提高实时分析、 集

  中研判的能力。 要加强实验室检测网络建设, 提升传染病检测能力。 要建立公共卫生

  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监测机制, 发挥基层哨点作用, 做到早发现、 早报告、 早处置。

  要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预案体系, 分级分类组建卫生应急队伍, 覆盖形势研判、

  流行病学调查、 医疗救治、 实验室检测、 社区指导、 物资调配等领域。 要强化基层卫

  生人员知识储备和培训演练, 提升先期处置能力。 要深入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宣教, 提

  高人民群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知水平和预防自救互救能力。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建

  立定期研究部署重大疫情防控等卫生健康工作机制, 健全和优化平战结合、 跨部门跨

  区域、 上下联动的联防联控协调机制, 做到指令清晰、 系统有序、 条块畅达、 执行

  有力。

  第三 三, , 健 健 全 重 大 疫 情 救 治 体系 系。 。 这次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 是对改革开放 40 年

  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20 年来重点专科建设、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0 年来成果的一

  次集中检阅。 我们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前所未有调集全国资源开展大规模救治,

  不遗漏一个感染者, 不放弃每一位病患, 从出生不久的婴儿到 100 多岁的老人都不放

  弃, 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 这次驰援湖北的 346 支医疗队、 4. 2 万余名医务

  人员, 绝大部分来自公立医院。 实践证明, 政府主导、 公益性主导、 公立医院主导的

  救治体系是应对重大疫情的重要保障, 要全面加强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 完

  善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治设施建设标准, 提升应急医疗救治储备能力, 把我国重大疫情

  救治体系和能力提升到新水平。

  要优化医疗资源合理布局。 要立足平战结合、 补齐短板, 统筹应急状态下医疗卫

  7 1

  政府实务式答题—政治素养与能力

  生机构动员响应、 区域联动、 人员调集, 建立健全分级、 分层、 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

  疫情救治机制。 要以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 边境口岸城市、 县级医院和中医院为重点,

  完善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 要加强国家医学中心、 区域医疗中心等基地建设, 提升

  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 要加强重大疫情救治相关学科建设, 特别是急需的重症医学、

  呼吸、 麻醉等专业学科建设。 要制定实施有关政策措施, 吸引更多高水平医务人员从

  事传染病防治工作。

  第四 四, , 深 深 入 开 展 爱 国 卫 生 运动 动。 。 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

  病工作的成功实践。 要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经验, 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 创

  新方式方法, 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 解决好关系人民健康的

  全局性、 长期性问题。

  要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加强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

  推进卫生城镇创建。 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开展健康知识普及, 树立

  良好饮食风尚。 要推广出门佩戴口罩、 垃圾分类投放、 保持社交距离, 推广分餐公筷、

  看病网上预约等文明健康生活习惯。 要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把全生命周期健康

  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 建设、 管理全过程各环节, 加快建设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

  人口密集特点的公共卫生体系。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爱国卫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在部门设置、 职能调整、 人员配备、 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保障, 探索更加有效的社会

  动员方式。

  第五 五, , 发 发 挥 中 医 药 在 重 大 疫 病 防 治 中 的 作用 用。 。 中西医结合、 中西药并用, 是这次

  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 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几千年来, 中华

  民族能一次次转危为安, 靠的就是中医药, 并在同疫病斗争中产生了 《伤寒杂病论》、

  《温病条辨》、 《温热论》 等经典著作。 这次临床筛选出的 “三药三方”, 就是在古典医

  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的。

  要加强研究论证, 总结中医药防治疫病的理论和诊疗规律, 组织科技攻关, 既用

  好现代评价手段, 也要充分尊重几千年的经验, 说明白、 讲清楚中医药的疗效。 要加

  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 建设一批科研支撑平台, 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

  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 要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中医院应急和救治

  能力。 要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 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 要深

  8 1

  第二章 政治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入研究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问题, 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 推动中西医药相互

  补充、 协调发展。

  第六 六, , 完 完 善 公 共 卫 生 法 律 法规 规。 。 2003 年战胜非典以来, 国家修订了传染病防治法,

  陆续出台了突发事件应对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以及配套预案, 为疫情处

  置工作提供了法律遵循, 但也存在法律规定内容不统一、 不衔接的情况。 要有针对性

  地推进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等法律制定和修订工作, 健全权责明

  确、 程序规范、 执行有力的疫情防控执法机制, 进一步从法律上完善重大新发突发传

  染病防控措施, 明确中央和地方、 政府和部门、 行政机关和专业机构的职责。 要普及

  公共卫生安全和疫情防控法律法规, 推动全社会依法行动、 依法行事。

  第七 七, , 发 发 挥 科 技 在 重 大 疫 情 防 控 中 的 支 撑 作用 用。 。 我一直强调, 科学技术是人类同

  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 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这次疫情初期,

  我国研究机构通力合作, 开展病因学调查和病原鉴定等, 用 8 天时间在世界上首先判

  明 “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 的病原体为 “新型冠状病毒”; 用 16 天时间完成诊断试剂

  盒的优化, 具备了较大规模筛查疑似病例的能力; 并且迅速筛选了一批有效药物和治

  疗方案, 多条技术路线的疫苗研发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是国之重器, 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要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 加快完善平战结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

  系, 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持续加大重大疫病防治经费投入, 加快补齐我国在

  生命科学、 生物技术、 医药卫生、 医疗设备等领域的短板。 当前, 我们一定要发挥新

  型举国体制的优势, 力争率先研发成功新冠肺炎疫苗, 争取战略主动。 要深化科研人

  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完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发现、 培养、 激励机制, 吸

  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科研队伍, 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第八 八, , 加 加 强 国 际 卫 生 交 流 合作 作。 。 这次疫情发生以来, 我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

  念, 积极履行国际义务, 密切同世界卫生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友好合作, 主动同国际社

  会分享疫情和病毒信息、 抗疫经验做法, 向 10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力所能及的

  物质和技术援助, 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 保持战略定力, 勇于斗争, 善于斗争。 要牢牢把握斗争方

  向,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上, 我在视频讲话中阐释

  9 1

  政府实务式答题—政治素养与能力

  了中国抗疫理念和主张, 宣布了 5 项举措, 在国际社会引起积极反响。 大会最终达成

  的决议符合我方立场主张, 也是国际社会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愿望。 现在, 新冠肺炎

  疫情仍在全球肆虐, 我们要继续履行国际义务, 发挥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作用,

  全面深入参与相关国际标准、 规范、 指南的制定, 分享中国方案、 中国经验, 提升我

  国在全球卫生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当前, 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已经转入常态化, 但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仍然没有得

  到有效遏制, 国内外防输入、 内防反弹任务仍然不可放松。 希望各位专家深入调查研

  究, 加强前瞻性谋划和规律性思考, 提出真知灼见, 为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

  展工作、 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早日夺取抗击疫情斗争全面胜利作出新的更大的

  贡献。

  【 【华 华 图 提示 示】 】 对 对 于 疫 情 的 预 防 措 施 仍 然 是 考 生 需 要 重 点 记 忆的 的。 。

  政策理论五  “六保” 任务的内涵、 意义、 重点、 落实方式

  做好 “六稳” 工作、 落实 “六保” 任务, 是党中央审时度势, 着眼经济社会发展

  新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 “做好 ‘六稳’ 工作、 落实

  ‘六保’ 任务至关重要。 ‘六保’ 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保证。” 我们要深入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 在加大 “六稳”

  工作力度的同时, 扎实落实 “六保” 任务, 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稳住经济基本盘, 牢

  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 【落 落实 实 “ “六 六保 保” ” 任 任 务 意 义 重大 大】 】

  落实 “六保” 任务, 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内在

  要求, 是坚持底线思维、 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的有效举措。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

  下, 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取得积极成效。 但也要看到, 疫情不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冲击, 也给民生保障

  带来困难和挑战。 越是遇到困难挑战, 越要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落实 “六保”

  任务, 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

  高无上的地位。 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努力办好群众关切的事情, 就能充分调动人

  0 2

  第二章 政治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民群众的积极性, 把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 共同战胜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内在要求。 随着我国复工复产达产逐步达到正常水平, 疫情

  对供给侧冲击已接近修复, 但受外部需求大幅萎缩等因素影响, 需求侧的恢复仍面临

  较多困难。 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扩大内需是有效对冲外部影响的立足点,

  必须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 “六 六保 保” ” 既 既 拉 动 消费 费, , 又 又 促 进 投资 资。 保居民就业、 保

  基本民生、 保基层运转, 有利于把被疫情抑制的消费释放出来, 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

  的新型消费培育壮大起来, 稳定扩大居民消费, 合理增加公共消费, 增强消费对经济

  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保市场主体、 保粮食能源安全、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有利于拉

  动投资需求, 培育更多新增长点, 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落实 “六保”

  任务, 才能有效扩大国内需求, 更好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巨大潜力, 为经济恢复

  和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的有效举措。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困难、 新挑战, 必须坚持底线思维, 既保持定力、 坚定发

  展信心, 又充分估计困难、 风险和不确定性, 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通过落实

  “六保” 任务, 稳定和扩大居民就业, 加强对困难群体帮扶, 解决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

  难,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的韧性和回旋余地, 从

  容不迫地应对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 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 【深 深 入 理解 解 “ “六 六保 保” ” 任 任 务 的 内 涵 和 重点 点】 】

  “六保” 任务涉及社会民生各个领域, 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落实 “六保” 任

  务, 需要把握工作重点。

  保 居 民 就业 业。 。 就业是民生之本, 把保居民就业放在 “六保” 首位, 体现了就业的

  优先地位。 当前, 我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稳就业压力持续增大。 保居民就业, 就要

  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减负稳岗扩就业多措并举, 增强企业稳定和创造就业岗位能

  力。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推动餐饮、 商场、 文化、 旅游、 家政等生活服务业和劳

  动密集型行业复工复业复市, 有效帮扶中小微企业, 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市场渠道, 着

  力稳定现有就业岗位。 针对部分企业稳岗压力大和重点群体就业困难, 因企因人分类

  帮扶, 增强政策精准性。 通过鼓励发展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 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

  抓紧开工一批重大工程等, 增加新的就业岗位, 帮助低收入家庭、 农民工等群体就业。

  1 2

  政府实务式答题—政治素养与能力

  通过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扩大基层服务项目招聘等,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这次

  疫情加快线下场景线上化, 对劳动者岗位技能要求发生变化。 要抓紧开展职业技能提

  升和转岗转业培训, 增强居民就业能力。

  【 【华 华 图 提示 示】 】 以 以 上 内 容 可 以 用 于 规 划 事 件 处 理 类 题 目 的 开 头 作答 答, , 如 如 某 市 要 组 织 开

  展 促 进 基 层 就 业 宣 讲会 会, , 由 由 你 负责 责, , 你 你 怎 么 组织 织? ? ( (2 20 02 20 0 年 年 7 7 月 月 1 18 8 日 日 国 家 公 务 员 面 试

  试题 题) ) 该 该 类 题 目 第 一 步 先 要 说 清 楚 举 办 此 次 活 动 的 目 的 或 者 意义 义。 。 可 可 以 通 过 抓 关 键 词

  “ “进 进 基层 层、 、 就 就业 业、 、 宣 宣 讲会 会” ” 去 去谈 谈。 。 比 比如 如, , 就 就 业 是 民 生 之本 本, , 开 开 展 基 层 就 业 宣 传会 会, , 有 有 助

  于 鼓 励 更 多 的 人 到 基 层 建 功 立业 业, , 是 是 我 们 保 居 民 就 业 的 应 有 之义 义。 。

  保 基 本 民生 生。 。 民生稳, 人心就稳, 社会就稳。 保基本民生, 需要强化困难群体基

  本生活保障。 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 将参保不足 1 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

  住地保障。 扩大低保保障范围, 对城乡困难家庭应保尽保, 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和

  返乡人员及时纳入低保。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 把因疫情和因病

  遭遇暂时困难的人员纳入救助范围。 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启动相关价格补贴联动机制,

  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 【华 华 图 提示 示】 】 民 民 生 类 题 经 常 会 考 察到 到。 。 如 如 目 前 经 济 发 展 改 革 处 在 关 键期 期, , 而 而 我 区 人

  口 流 入 增多 多, , 民 民 生 问 题 凸显 显, , 请 请 问 你 们 如 何 看待 待? ? ( (2 20 02 20 0 年 年 5 5 月 月 2 28 8 日 日 上 海 市 公 务 员 面

  试 试题 题) ), , 破 破 题 可 以 引 用 以 上 内 容 先 从 民 生 重 要 性 去谈 谈, , 以 以 此 加 强 答 题 的 专 业性 性, , 突 突 出

  答 题 亮点 点。 。

  保 市 场 主体 体。 。 各类市场主体是居民就业的载体。 保住市场主体, 才能更好保居民

  就业、 保基本民生。 保市场主体, 重点是保中小微企业。 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关键在于落实已经出台的阶段性减税降费、 减免企业社保费以及延期还本付息和降低

  利息负担等政策, 并将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 让更多受疫情冲击、 面临短

  期困难但能恢复运营的企业存续下来, 进而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

  保 粮 食 能 源 安全 全。 。 粮食与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保粮食安全, 需要做

  到粮食生产稳字当头, 压实 “米袋子” 省长负责制, 完善农业补贴政策; 坚持实施

  “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战略, 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 保障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 保能源安全, 就要保障国内煤电油气等安全稳定供应,

  统筹协调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保持供需平衡; 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发展可再生

  2 2

  第二章 政治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能源, 完善石油、 天然气、 电力产供销体系, 提升能源储备能力。

  保 产 业 链 供 应 链 稳定 定。 。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事关我国产业和经济安全。 当前, 全球

  供应链体系加快调整, 一些国家推进供应链分散化, 提高 “本土化生产” 比例, 全球

  供应链收缩, 区域化、 近岸化特征更趋明显。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一方面需要继续

  推进全球供应链合作; 另一方面需要针对可能出现的 “断供”, 做好保障供应链安全的

  应对预案, 下决心补短板, 培育可替代的供应链, 拓展国内供应渠道, 增强国内替代

  能力。 同时,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以高水平开放提高国内产业链根植性, 提升产业链

  安全水平和竞争力。

  保 基 层 运转 转。 。 基层有效运转是保障公共服务和基本民生的前提。 疫情给一些地方

  的财政收入带来阶段性冲击。 保基层运转, 需要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 对新

  增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 资金直达市县基层, 兜住基

  层 “保工资、 保运转、 保基本民生” 底线。 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大幅压减一般性

  支出, 优先保障公共服务和基本民生, 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 同时, 通过政府

  和社会资本合作 (PPP) 等模式, 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提

  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并更多用于公共服务领域。

  【 【确 确保 保 “ “六 六保 保” ” 任 任 务 落 地 见效 效】 】

  全面落实 “六保” 任务, 必须发挥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调动

  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正确把握 “六稳” 和 “六保” 的关系。 “六保” 着力于兜住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

  底线, 是底线性要求, 是今年 “六稳” 工作的着力点。 只有全面落实 “六保” 任务,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 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保障

  粮食能源安全供应、 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和竞争力、 保障基层公共服务, 才能

  稳住经济基本盘。 守住 “保” 的底线, 拓展 “稳” 的局面, 以保促稳、 稳中求进, 就

  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增强政策的协同性、 针对性和精准性。 “六保” 任务相互关联、 环环相扣。 提高政

  策实施效果, 必须增强政策协同性, 加强统筹协调, 形成各方面工作合力。 受疫情冲

  击影响最大的是困难群体和中小微企业。 必须增强政策针对性, 加强对重点群体的就

  业支持, 着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3 2

  政府实务式答题—政治素养与能力

  落实 “六保” 任务的政策举措, 如扩大低保和救助范围、 减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房租、 强化对中小微企业普惠性金融支持等, 必须提高精准性, 精准到人、 到户、 到

  企业, 才能使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深化改革, 更好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这次疫情是一次 “压力测试”。 在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 我国经济经受住疫情冲击的

  考验, 展现出巨大的韧性和制度优势, 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短板。 抓住疫情倒逼改革的

  “机会窗口”, 在就业、 基本民生、 中小微企业发展、 粮食、 能源、 基层运转等领域,

  把落实 “六保” 任务与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 通过改革补短板、 堵漏洞、 强弱项,

  有利于进一步健全各方面制度、 完善国家治理体系。

  完善机制, 激励基层党员、 干部主动担当作为。 “六保” 任务最终都要落实到基

  层, 要求基层党员、 干部主动担当、 真抓实干, 以过硬的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做实做

  细做好各项工作。 要完善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 改进干部考核办法, 鼓励干

  部用更多时间深入企业、 社区, 了解群众需求, 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确保 “六保”

  任务落地见效。

  政策理论六 政府工作报告———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与考试的考点

  (一) 疫情防控 “十分不易、 成之惟艰”

  报告全面总结了我国疫情发生以来,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我们所取得的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 同时, 指出, 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 14 亿人口的

  发展中国家来说, 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 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 十分不易、

  成之惟艰。 我们也付出巨大代价, 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 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

  但生命至上, 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从政府工作来讲, 必须巩固疫情防

  控成果, 降低疫情损失, 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所以, 政府报告在 2020 年政府工作

  的总体要求中强调, 要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

  会发展工作,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决打好

  三大攻坚战, 加大 “六稳” 工作力度, 保居民就业、 保基本民生、 保市场主体、 保粮

  4 2

  第二章 政治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食能源安全、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保基层运转,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维护经济

  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 经济和社会发展 “以保促稳、 稳中求进”

  报告提出: “六保” 是今年 “六稳” 工作的着力点。 守住 “六保” 底线, 就能稳

  住经济基本盘; 以保促稳、 稳中求进, 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要看到,

  无论是保住就业民生、 实现脱贫目标, 还是防范化解风险, 都要有经济增长支撑, 稳

  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 要用改革开放办法, 稳就业、 保民生、 促消费, 拉动市场、 稳

  定增长, 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 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报告从第三部分到第八部分, 报告了今年政府工作的 6 大重点工作:

  1. 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 着力稳企业保就业

  保障就业和民生, 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 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 个

  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强化对稳企

  业的金融支持。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2. 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增强发展新动能

  困难挑战越大, 越要深化改革,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要深化

  “放管服” 改革。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 优化民营经济发

  展环境。 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深入推进大众创

  业万众创新。

  3.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我国内需潜力大, 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突出民生导向, 使提振消费与扩大

  投资有效结合、 相互促进。 要推动消费回升。 扩大有效投资。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 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保障能源安全。

  4. 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

  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 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要坚

  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着力抓好农业生产。 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5. 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面对外部环境变化, 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 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以开放促改

  5 2

  政府实务式答题—政治素养与能力

  革促发展。 要促进外贸基本稳定。 积极利用外资。 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 推动贸易

  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6.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

  面对困难, 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 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办好。 要加强公

  共卫生体系建设。 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 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 加大基本

  民生保障力度。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

  (三) 政府工作要 “提高能力、 实干为要”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面对艰巨繁重任务, 各级政府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

  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落实

  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坚持依法行政, 坚持政务公开, 提高治理能力。 要依法接受同级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 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强化审计监督。 发挥好工会、 共青团、 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 政府工作人员要自觉接

  受法律、 监察和人民监督。 加强廉洁政府建设, 坚决惩治腐败。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 各级政府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基本国情, 遵循客观规律, 一切从实际出发, 立足办好自己的事。 要大力纠治

  “四风”, 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为担当者担

  当, 让履职者尽责。 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尊重基层首创精神, 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

  开放, 激发社会活力, 凝聚亿万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底

  气。 广大干部应临难不避、 实干为要, 凝心聚力抓发展、 保民生。 只要我们始终与人

  民群众同甘共苦、 奋力前行, 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政策理论七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精髓

  一、 八个明确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 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

  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6 2

  第二章 政治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

  发展之间的矛盾,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体

  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 “五位一体”、 战略布局是 “四个全面”,

  强调坚定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 能打胜仗、 作风优良的人民军

  队, 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二、 十四个坚持

  坚 持 党 对 一 切 工 作 的 领导 导。 。 党政军民学, 东西南北中, 党是领导一切的。 必须增

  强政治意识、 大局意识、 核心意识、 看齐意识, 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 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提高党把方向、 谋大局、 定政策、 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确保党始终总揽

  全局、 协调各方。

  坚 持 以 人 民 为 中心 心。 。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

  宗旨, 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

  奋斗目标, 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坚 持 全 面 深 化 改革 革。 。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发

  7 2

  政府实务式答题—政治素养与能力

  展社会主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 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不断推进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 构建系统完备、 科学规范、 运行有效

  的制度体系, 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坚 持 新 发 展 理念 念。 。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

  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的发展理念。 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毫不动摇鼓励、

  支持、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作

  用, 推动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

  全球化进程,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坚 持 人 民 当 家 作主 主。 。 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

  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坚持和完善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

  层群众自治制度,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健全

  民主制度, 丰富民主形式, 拓宽民主渠道,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

  社会生活之中。

  坚 持 全 面 依 法 治国 国。 。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道路,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坚持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坚持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坚持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提

  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 【华 华 图 提示 示】 】 以 以 上 内 容 可 用 于 政 府 认 知 类 题 目 的 作答 答。 。 政 政 府 认 知 题 考 察 范 围 涉 及 到

  政治 治、 、 经 经济 济、 、 文 文化 化、 、 社 社会 会、 、 生 生 态 的 方 方 面面 面, , 政 政 治 类 题 目 经 常 需 要 考 生 去 谈 谈 依 法 治

  国 国, , 或 或 者 如 何 将 依 法 治 国 与 以 德 治 国 相 结 合 等 问题 题。 。 考 考 生 在 开 篇 破 题 时 可 先 回 答 依 法

  治 国 的 重 要 性 和 意义 义。 。

  坚 持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系 系。 。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 更

  8 2

  第二章 政治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深沉、 更持久的力量。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

  和话语权,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继承革命文化, 发展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 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 更好构筑中国精神、 中国价值、

  中国力量, 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坚 持 在 发 展 中 保 障 和 改 善 民生 生。 。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必须多谋民生

  之利、 多解民生之忧, 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在幼有所育、 学

  有所教、 劳有所得、 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 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深入开展脱贫攻坚, 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不断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建设平安中国,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维护社会和谐稳

  定, 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人民安居乐业。

  坚 持 人 与 自 然 和 谐 共生 生。 。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必须树

  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像对

  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

  制度, 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坚定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

  发展道路, 建设美丽中国, 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坚 持 总 体 国 家 安 全观 观。 。 统筹发展和安全, 增强忧患意识, 做到居安思危, 是我们

  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以政治安

  全为根本, 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 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 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

  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 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 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坚决维护国

  家主权、 安全、 发展利益。

  坚 持 党 对 人 民 军 队 的 绝 对 领导 导。 。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 能打胜仗、 作风优良的人民

  军队, 是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必须全

  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 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

  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坚持政治建军、 改革强军、 科技兴军、 依法治军, 更加注重

  聚焦实战, 更加注重创新驱动, 更加注重体系建设, 更加注重集约高效, 更加注重军

  民融合, 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坚持 持 “ “一 一 国 两制 制” ” 和 和 推 进 祖 国 统一 一。 。 保持香港、 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实现祖国完

  9 2

  政府实务式答题—政治素养与能力

  全统一,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 澳门特别行

  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 确保 “一国两制” 方针

  不会变、 不动摇, 确保 “一国两制” 实践不变形、 不走样。 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坚持 “九二共识”,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 推动两岸

  同胞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 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坚 持 推 动 构 建 人 类 命 运 共 同体 体。 。 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实

  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 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始

  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坚持正确义利观, 树立共同、 综

  合、 合作、 可持续的新安全观, 谋求开放创新、 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促进和而不同、

  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构筑尊崇自然、 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

  者、 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坚 持 全 面 从 严 治党 党。 。 勇于自我革命, 从严管党治党, 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 必

  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 统

  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 抓住 “关键少数”, 坚持 “三严三实”, 坚持民主集中制, 严肃

  党内政治生活, 严明党的纪律, 强化党内监督,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全面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 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不断增强党自

  我净化、 自我完善、 自我革新、 自我提高的能力,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政策理论八 把握好乡村振兴的三个着眼点

  1. 着眼于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只有让农业成为

  有奔头的产业, 农村全面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当前,

  虽然我国农业已取得长足发展, 但农业现代化还是 “四化” 同步的短腿, 农业发展相

  对滞后的局面并未根本改变。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就是要适应高质量发展要

  求, 走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 用现代科技和设备来装备农业, 用现代管理科学来管理

  农业, 用现代市场体系来经营农业,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不断提高农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当前, 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提升农业的质量、 效益、 竞争力, 有几个关键点要

  0 3

  第二章 政治素养与能力的提升

  把握: 其一, 规模化经营是前提。 只有具备了适当的规模, 现代科技和装备才有用武

  之地。 为此, 必须持续推进土地流转, 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其二, 科技化生产是关键。 要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在机械化基础上向自动化、 智

  能化转变, 并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科学管理, 从而更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其

  三, 产业化经营是保障。 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完整的产业链支持, 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

  合中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 要积极建立科学和完善的产前农资供应体系、 产中生产

  过程监测管理服务体系、 产后加工流通营销体系以及农业观光休闲等农业延伸服务体

  系, 为农业丰收、 农民增收提供重要保障。 其四, 优化产业结构是要义。 只有适应农

  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 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 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农业

  产业结构, 形成特色优势, 满足消费者对数量、 质量、 安全、 环保等方面的多样化需

  求, 农业才能产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五, 农业增收是核心。 要通过发展

  农业增加经营性收入、 通过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工资性收入等, 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务农

  的经济收益, 缩小从事农业与从事其他产业的收入差距, 不断增强农业从业人员的获

  得感、 幸福感和安全感。

  2. 着眼于 “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 乡村振兴需要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 主动性

  和创造性。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 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到城市务工,

  农村 “空心化” 现象凸显, “谁来种地” 问题日益严重。 为破解这一难题, 一个重要

  着力点就是要建立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机制, 培育大批爱农业、 懂技术、 善经营的新型

  职业农民, 不断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自豪感和自信心, 让农民成为有奔头、 有前

  景、 有获得感的职业。

  当前, “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一是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所谓新型职业

  农民, 应该是深刻了解农业发展规律、 熟练掌握农机操作技术、 拥有经营管理知识的

  知识型、 应用型农业人才。 这就需要对农业劳动者进行系统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不

  断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 二是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研究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和管

  理办法, 鼓励社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 以此拓宽新型职业农民来源, 壮大新型职业农

  民队伍。 三是要为新型职业农民构建完善的利益保障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 保护他们

  的合法权益, 降低其创业风险, 从而保护农民从业创业的积极性。 此外, 还要不断完

  1 3

  政府实务式答题—政治素养与能力

  善支农惠农强农政策体系, 营造 “劳动最光荣、 劳动最崇高、 劳动最伟大、 劳动最美

  丽” 的文化氛围, 使农民的劳动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这将有利于增强新型职业

  农民的信心和底气, 真正 “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3. 着眼于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当前,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 主要表现在: 农村基础设施

  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 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 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

  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等。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就是要通

  过加强农村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 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不断改

  善农村生活条件, 促进农村全面繁荣兴旺。

  一是要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千方百计保持农民增

  收好势头, 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二是要提高农村社会的治理能力和治理

  水平,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 健全自治、 法治、 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 和谐有序。 三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 因地制宜

  推进移风易俗, 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文明乡风、 良好家风、 淳朴民风,

  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 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四是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

  化发展, 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 五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推行

  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 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

  境, 持续推进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

  【 【华 华 图 提示 示】 】 乡 乡 村 振 兴 战略 略, , 是 是 党 的 十 九 大 作 出 的 重 大 决 策 部署 署, , 是 是 决 胜 全 面 建 成

  小 康 社会 会, , 全 全 面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国 家 的 重 大 历 史 任务 务。 。 “ “爱 爱农 农” ” “ “惜 惜地 地” ” “ “敬 敬天 天” ”

  “ “感 感恩 恩” ” 是 是 实 施 乡 村 振 兴 战 略 对 基 层 干 部 的 基 本 情 怀 要求 求, , 是 是 实 现 乡 村 振 兴 所 必 须 具 备

  的 四 个 情 感 基点 点, , 也 也 是 乡 村 基 层 干 部 推 动 乡 村 振 兴 的 内 生 动力 力。 。 请 请 从 这 四 个 要 求 中 选

  择 一条 条, , 详 详 细 阐 述 你 的 想法 法。 。 ( (2 20 02 20 0 年 6 6 月 2 23 3 日 日 税 务 系 统 面 试 试题

    (编辑:来凤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