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8年湖北公务员考试大纲已于2018年3月发布,报名时间:3月中旬,笔试时间:4月21日,面试时间预估在七月中旬。更多的事业单位,医疗卫生,农商行招聘,湖北省公务员招考辅导尽在恩施华图:http://enshi.huatu.com/,咨询电话:0718-8021527、8999590,恩施公考QQ交流群:217657026、336487875,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湖北公务员、湖北事业单位等招考资讯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enshiht 。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今年2月底至3月上旬,《新京报》记者在河北清河县东高庄村及周边多村调查发现,一些羊绒生产厂家存在以次充好、虚标羊绒含量等造假行为。在这些厂家手里,羊毛甚至兔毛、兔绒经过洗涤等工序后,摇身成为“纯羊绒”,所谓的羊绒含量标签更是爱写多少写多少,其恣肆妄为的造假恶行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4月9日《新京报》)。
空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法制日报张智全:不可否认,逐利是从商的本性,其本身无可厚非,但“君子爱财须取之有道”,任何逐利行为都不能僭越法律底线。如果只顾自己赚得盆满钵满,而不顾法律高压线的带电威慑,那么就必然剑走偏锋,害人又害己。部分不良羊绒生产商以次充好、虚标羊绒含量忽悠消费者的恶行,既是其法治意识严重缺失的直接表现,更是其商业伦理彻底沦丧的真实写照。虽然这种“一锤子买卖”能够在短期内得逞一时,并有可能赢得一张漂亮的利润清单,但归根结底,此举是失信消费者和市场的短视行为,无异于作茧自缚,必将落得个自掘坟墓的可悲下场。
有威慑,才知敬畏。部分不良羊绒生产商之所以敢于明目张胆地忽悠消费者,笔者以为,关键在于违法成本太低。众所周知,羊绒的生产和销售点多线长面广,且具有一定专业性,其短斤缺两、以次充好等造假行为很容易蒙混过关,监管部门难以对其造假行为予以精准监管,即使发现了其造假行为,在现实中,也因各种因素的掣肘,监管部门一般只对其处以罚款或责令整改,鲜有祭出“罚他个倾家荡产”的最严重罚大棒。这种不痛不痒的惩戒,对于已获得高额利润的不良羊绒生产商而言,其违法成本不过是九牛一毛,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自然很容易让其滋生“好了伤疤忘了痛”的侥幸心理。同时,囿于依法维权的艰难,加之专业知识不足,消费者对不良羊绒生产商“挂羊头卖狗肉”的造假行为很难辨别,对损害自身权益的违法行为往往选择沉默。在惩戒没有切肤之痛、消费者又自认倒霉时,不良羊绒生产商因为没有付出得不偿失的沉重代价,必然会见利忘义,更加有恃无恐地干起造假的勾当。
有鉴于此,遏制不良羊绒生产商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造假行为,就必须磨砺惩戒的重罚利剑。监管部门应以积极的作为打好日常监管持久战,切实加大惩戒力度,让以次充好、虚标羊绒含量的不良羊绒生产商付出“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沉重违法代价。唯有如此,那些热衷于通过造假手段赚取消费者“黑心钱”的不良羊绒生产商,才有可能在得不偿失的高压威慑面前“夹起尾巴”,不越雷池半步。
当然,遏制不良羊绒生产商的造假恶行,消费者亦不能置身事外,还应强化“为权利而斗争”的维权意识,理直气壮地向造假者讨说法。一旦惩戒利剑的切肤之痛和消费者的主动维权形成良性互动,那么不良羊绒生产商造假的恶行必将无处遁形,进而销声匿迹。
@红网农兰翠:羊绒生产的造假行为,可能导致羊绒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破坏正常市场秩序。假设一件真正的纯山羊绒衣服卖700元,而另一边仿冒的羊绒衫经过特殊处理同样有和羊绒一样轻柔顺滑的手感,卖300元,那么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便会购买低价产品。纯羊绒衫在价格竞争中败落,“良心”生产商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将是更多造假生产商。
再者,清河县羊绒产销量占全国的60%,素有“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之说,而报道中,清河县多位从事羊绒生产销售的商家承认,使用三无柔软剂洗出“羊绒衫”,用含量不高的羊绒,或者羊毛、兔毛、兔绒等代替羊绒,已经成为当地“公开的秘密”。这种牟利方式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必然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进而制约地区经济发展。
除了损害消费者利益、制约地区经济发展之外,这种造假行为对国家形象的影响也不容小觑。2016年参考消息网就有报道称,英国媒体报道中国羊绒厂家造假。2015年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努力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方方面面,中国制造不再意味着廉价、劣质和落后,许多中国品牌也走出了国门,如今“中国制造”这一标签遍布世界。在这种大背景下,一件假羊绒衫会也会影响其他国家对中国羊绒贸易甚至国家整体形象的评价。
羊绒市场出现“以次充好”“虚标羊绒含量”等造假行为,是无底线的贪婪使然。羊绒是清河的立县产业,其产值、税金分别占全县的65%。为了保证经济健康发展,当地政府要重视管理,如加强对羊绒产品的质量监管,帮助从业者树立正确的经商理念等。同时,还需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惩造假行为。消费者则需要提高辨别能力,遇到低价却标注高含量的羊绒衫时,要谨慎购买。
@东方网江德斌:清河羊绒历经近40年发展,从全国最大的羊绒集散地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纺纱基地和主要的羊绒制品产销基地,实现从“羊绒之都”到“羊绒纺织名城”的改变,也令当地居民受益于此,很多人依靠羊绒产业链发家致富。可见,清河羊绒产业发展成果来之不易,更应该细心呵护,不要让造假毁了羊绒产业,不要让少数人的非法行为,影响到大多数人的工作与生活。
从媒体暗访的情况看,当地一些羊绒生产厂家存在“以次充好”、“虚标羊绒含量”等造假行为。在这些厂家手里,羊毛甚至兔毛、兔绒经过洗涤等工序后,摇身成为“纯羊绒”。所谓的羊绒含量标签更是“爱写多少写多少”。之所以要这么做,皆因造假背后潜藏巨大的暴利空间,据称“几乎不含羊绒的羊绒衫批发价约二三十元,最终被销售商当做纯羊绒衫,高于批发价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价格投放市场,卖给消费者。”
塑造一个产业需要几十年,而毁掉一个产业,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足够了。清河羊绒产业存在的造假行为,经过媒体曝光后,无疑将会引发信任危机,令消费者对其用脚投票,不敢再购买当地生产的羊绒衫了。因此,清河县政府深知问题的严重性,对报道中涉及到的商户进行查封,并立刻展开全面排查工作,重点监管网络销售市场。
亡羊补牢尤未晚。羊绒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一旦倒下就会影响到众多人的饭碗,可如果一个产业充斥虚假,那么岂不是在坑害消费者,赚黑心钱吗?而且,从以往的报道来看,清河羊绒产业长期存在造假行为,当地政府部门不可能不知道,仅靠媒体曝光、运动式整治,显然收效不大。清河县应痛定思痛,狠下决心与造假行为进行彻底切割,研究长效治理机制,对造假“零容忍”,与电商平台合作、互通信息,对造假者露头就打,让其再无生存空间。
华图解析:有数据显示,长期以来,清河县精梳山羊绒产销量一直占到全国总量的70%、世界的40%。当地还曾被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羊绒之都”的殊荣。而如今,却被曝光清河羊绒产业利用消费者信任,公然采取掺假、造假手段欺骗消费者,牟取非法暴利,这种行为不仅令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同时也损害了清河羊绒产业的美誉,无异于自毁前程。
如何防止“羊绒之都”成为“造假之都”,这就需要商家、电商平台已经监管部门共同努力,第一,商家与行业都要严于律己,依法诚信经营;第二,市场监管部门不装聋作哑,要反思工作漏洞,对具有违法行为的商家严厉打击;第三电商平台要加强打假行动,对售假商家一经核实,要严格下架。
品牌的树立绝非一朝一夕,唯有用心经营才能得到永续繁荣;反之,违背法律,不顾商业道德,只会是死路一条。 羊绒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一旦倒下,不仅威胁到当地居民的就业形势,当地的发展形象也会一落千丈,所以,希望当地管理者一定要重视起来,让“羊绒之都”恢复之前的美誉。
(编辑:鹤峰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