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恩施人事考试 > 考试快讯 >

2018国考行测逻辑判断备考之“并非”像你想的那么难

2017-09-11 16:37 湖北公务员考试网 https://hb.huatu.com/恩施事业单位考试群 文章来源:未知

  【导读】恩施华图温馨助考,恩施华图特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些针对公考的练习题,希望对大家的考试有所帮助,其他更多资料请戳恩施华图:http://enshi.huatu.com/,咨询电话:0718-8021527、8999590、18272293357网络、图书咨询微信(电话同号):15997750111详细考试信息及资料可以加入恩施公考QQ交流群:94779907、99496831更多湖北招考信息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enshiht

 课程推荐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红领培优

  重磅推荐看书刷题听课 尽在公考盒子

  在逻辑判断的分析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否定词,如无、勿、未、否、非等。这些词语的出现,看似会让推理变得复杂,其实都是代表“不”“不是”的意思,故广大考生遇见它们时不必慌张。在此,小编特将题目中出镜率相当高的一个词语“并非” 做一个总结,让考生感受它的魅力。
  “并非”,即,“并不是”,与“不是”同义。“A”与“并非A”构成的矛盾关系,常常结合模态命题、真假推理等出现,也会在翻译推理、日常推理、论证的语句中有所体现。考生只要牢牢抓住,“并非”一词是对后面内容的否定即可。如,“并非所有都必然是”等价于“有些可能不是”、“并非有些必然是”等价于“所有可能不是”。即,“并非”对后面内容进行否定,此时将“必然”与“可能”互换、“所有”与“有些”互换、“是”与“不是”互换。
  【例1】“并非一切中药都是苦味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至少有一种中药不是苦的
  B. 没有一种中药是苦的
  C. 至少有一种中药是苦的
  D. 没有一种中药不苦
  【解析】“并非”将“一切中药都是苦味的”进行了否定,即,本题寻找“一切中药都是苦味的”的矛盾命题即可,将“一切”(即所有)变换为“有的”,将“是”变换为“不是”,得“有的中药不是苦的”。“有的”的逻辑含义就是“至少有一个”,所以本题答案为A选项。
  【例2】“有的人喜欢一边工作一边听音乐”,这是事实。由此必然得出的结论是:( )A. 有的人不喜欢一边工作一边听音乐
  B. 有的人喜欢工作,但不喜欢听音乐
  C. 有的人喜欢听音乐,但不喜欢工作
  D. 并非所有人都不喜欢一边工作一边听音乐
  【解析】题干为“有的人喜欢”,无法推知“有的人不喜欢”,故A项不是必然得出的结论。同理,BC项也不是必然得出的结论。D项“并非所有人都不喜欢一边工作一边听音乐”中的“并非”将“所有人都不喜欢一边工作一边听音乐”进行了否定,将“所有”变换为“有的”,将“不喜欢”变换为“喜欢”,D项就等价于“有的人喜欢一边工作一边听音乐”,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例3】公司购进一批电脑作为员工的办公电脑,对此,甲、乙、丙三人各有判断。甲说:“有的员工没有分到电脑。”乙说:“并非所有的员工都没分到电脑。”丙说:“市场部的小丁,到现在都没有分到电脑呢。”如果上述三句判断只有一句是真的,则以下关于公司的判断,哪项一定为假:( )A. 市场部的小丁分到了电脑
  B. 销售部有的员工分到了电脑
  C. 人力资源部的员工都分到了电脑
  D. 研发部除新入职的小刘外,都分到了电脑
  【解析】本题考查真假推理。乙说“并非所有的员工都没分到电脑”等价于“有的员工分到电脑”,因此甲和乙构成反对关系,根据真假推理分析思路,可知丙说的为假话,即事实上,小丁有电脑,从而证明乙说真话,进而得知甲说假话,即事实上,所有员工都分到了电脑。因此本题答案为D项。
  【例4】“并非只有上大学才能成才。”与这一判断等值的是:( )A. 不上大学就不能成才
  B. 不上大学但也能成才
  C. 如果上大学,就能成才
  D. 并非如果不成才就是没上大学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推理。“并非”对后面的内容“只有上大学才能成才”构成了否定。所以本题还是寻找“只有上大学才能成才”的矛盾命题即可。因“只有上大学才能成才”可翻译为“成才→上大学”,故其矛盾命题为“成长且不上大学,即正确答案为B项。
  【例5】”小孙并非既会游泳又会打网球“根据以上表述,下列哪项断定必然为真?( )A. 如果小孙不会打网球,那么他一定会游泳
  B. 如果小孙会打网球,那么他一定不会游泳
  C. 小孙既不会游泳,也不会打网球
  D. 小孙会游泳,但不会打网球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推理。”并非“对”既会游泳又会打网球“构成否定,因”游泳且网球“的矛盾命题是”不会游泳或者不会网球,故“小孙并非既会游泳又会打网球”等值于“小孙不会游泳或不会打网球”,结合或关系的否定肯定式,必然为真的选项为B选项。
  【例6】有人认为,青少年犯罪是由家庭教育缺失导致的,青少年犯罪严重危害社会,而法律可以有效纠正家庭教育的缺失,因此法律可有效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这一论证?( )A. 除纠正家庭教育缺失外,法律还有助于为被害人伸张正义B. 对于较为轻微的危害社会行为,法律也有纠正作用C. 家庭教育缺失并非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唯一原因D. 青少年犯罪是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存在的问题【解析】本题考查削弱论证。论点是“法律可有效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论据是“青少年犯罪是由家庭教育缺失导致的,青少年犯罪严重危害社会,而法律可以有效纠正家庭教育的缺失”。A项说明法律有纠正家庭教育缺失的作用,有一定力度支持。B项说明法律有纠正作用,无法削弱。C项的“并非”,切断了“家庭教育缺失”和“青少年犯罪”的联系,而法律解决的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因此不能有效解决青少年犯罪,起到削弱作用。D是无关选项。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通过上述例题可知,“并非”就是一个简单的否定词,考生需要清晰明了地掌握有关命题的矛盾,才能在解题过程中,迅速转换题干已知信息,用于后续推理。尤其是在研读翻译推理、真假推理中比较长的语句时,需仔细一些,将“并非”后面的内容逐步转换,最后找到语句的等值命题。

    (编辑:鹤峰华图)